今天是:
欢迎访问马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马关县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来源: 更新时间:2023/06/14

目录

一、发展基础1

(一)发展条件1

(二)短板弱项9

(三)形势分析10

二、高质量发展总体布局12

(一)指导思想12

(二)发展思路12

(三)发展原则12

(四)发展目标14

三、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16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6

(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9

(三)推进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24

(四)深化教育改革激发发展活力32

(五)全面提升现代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34

(六)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36

(七)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40

(八)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41

(九)全力建设发展智慧教育45

(十)优化教育发展环境47

(十一)加快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48

四、保障措施52

(一)加强组织领导52

(二)落实经费保障52

(三)完善工作机制53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云南省教育现代化2035》《云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马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为依据,以马关县“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为基础,根据马关未来五年打造兴边富民示范县、山水田园乡村旅游示范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目标要求,确定“十四五”马关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发展原则、目标任务,提出主要工作措施,是未来五年马关教育改革发展的蓝图。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条件

1.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县委成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理顺工作机制,由县委教育工委接管乡镇中小学、幼儿园党建工作,扛实党建工作责任,对党建工作真抓真管、常抓常管、严抓严管。采取单独组建、挂靠组建、联合组建等方式,把党组织建到了村完小、教研组、年级组、分部、民办学校,全县教育系统有党组织56个,其中党委1个,党总支4个,党支部51个,夯实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注重队伍建设,重德才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严格按照发展党员五个阶段25个工作步骤培养发展党员,共有党员1501名。严格按要求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学校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和达标创建工作,目前,创建云南省“两优一先”先进党支部1个、云南省“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1个、文山州“五星级”党支部3个、“四星级”党支部7个,全县党支部规范化达标创建合格率100%。抓牢“智慧党建”,全面提升党建信息化水平。抓严抓实党风廉政建设,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强化意识形态工作,主动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牢牢把握领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坚持党建引领、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思政工作的根本任务,将“老山精神”“西畴精神”融入学校思政工作,抓实校园长、党组织书记讲好思政课、专兼职教师上好思政课、班主任组织开展好主题实践活动、音乐美术教师组织开展文艺展演,在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主题育人上促进学校思政工作全面落实。不断丰富德育工作载体,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公民基本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等,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得到有效落实。

教育脱贫攻坚战成效显著。严格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营养改善计划全面覆盖,五年来,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19033.43万元,免除书费2334.44万元,发放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费16306.63万元,落实营养改善计划补助经费14920.30万元。抓实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建立健全从学前教育到大学全覆盖无缝隙的教育资助体系,确保22462名建档立卡困难家庭适龄儿童少年不因贫失学辍学。2016年以来,共落实国家、省、州、县级奖、助、免、贷资助资金13615.92万元,惠及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8.28万人次。压实控辍保学工作。全面摸排失学辍学学生底数,严格按“八劝十不劝”要求,按照“四步法”进行依法劝返,抓实抓细劝返复学工作,全力办好普职融合班,确保辍学学生“劝得回、留得住、学得好、能成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由2015年的83.97%提高到2020年的95.03%。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教育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校舍建设成效明显。“十三五”以来,共争取教育项目建设资金14.36亿元,新建校舍34.04万平方米,D级危房全部排除,全县校舍面积总量由2015年的47.76万平方米增加到2020年的81.8万平方米,在城区新建县四小、县一初、县二中、县五小4所学校。特别是2017年以来,采用EPC模式,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涉及113校398个项目建设,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迁建占地面积不达标的都龙小学、八寨小学等13所学校,改扩建100所学校,学校布局不断优化,进一步解决了学校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质量差的突出问题。2020年,生均图书普通高中由2015年的10.7册增加到17.9册、初中由25.2册增加到34.2册、小学由19.55册增加到28.8册;教学辅助设备、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功能设备等不断完善。

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先后争取上级资金2961万元,县级自筹804万元,融资5000万元,先后配备学生计算机5210台,建成195个计算机教室,1369个多媒体数字教室,27套视频会议系统、21套数字录播系统,17套网络评卷系统,以及教育城域网、校校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基本实现教学趣味化、管理信息化、办公便捷化、培训网络化、会议视频化“五化”目标。

教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加大新教师招聘力度,2016年以来共招聘新教师1395人,其中特岗招聘1137人,专项招聘126人,事业岗招聘112人,“三支一扶”招聘20人。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五年来共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1.8万人次,目前全县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普通高中98.30%、职业高中82.80%、初中98.40%、小学99.95%、幼儿园99.56%。加大教师关怀关爱力度,从2016年开始,按每月1000元、700元、600元、500元四个档次计发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并按每人每月500元标准计发乡镇教师补贴。加大师德师风建设力度,从2019年开始强化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力度,教育引导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加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力度,2020年,全县有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58人。

教育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项目规划、资金安排、教师配备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严格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两免一补”、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惠民政策惠及广大学生,每年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生均教育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均实现了“三个增长”。积极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和“农转城”学龄人口入学的服务和保障工作,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切实保障适龄少年儿童和残疾少年儿童的合法教育权益,做到上学路上一个不少。

3.教育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教育发展活力不断显现。县委县政府出台《马关县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案》(马办发〔2018〕113号)和《马关县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马政发〔2018〕85号),稳步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不断健全完善鼓励发展民办教育的政策措施,出台《马关县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学前教育扶持奖励办法(试行)》,学前教育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义务教育以寄宿制为主要载体,办学规模适度集中,城乡发展差距逐步缩小;普通高中教育引进文山州一中、上海新纪元教育管理公司合作办学,同时引进社会资金新办马关实验高级中学;稳步推进职业教育校校联办、校企联办的办学模式。健全完善激励机制,稳步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有序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称评聘改革,形成“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职称能高能低”的用人环境,教育活力大大增强。引进民间资本成立优质高中教育促进会,加大对普通高中教育的激励力度,为提高高中教育质量注入新的活力。

学校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在城区县一中、县一初、县民中、县二初实行封闭式、精细化全程跟踪管理,并逐步向其它学校推广,充分发挥县二中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在全县逐步形成了你追我赶、争先进位的教育发展环境。全面落实“校财局管”经费管理办法,严格财务管理,规范教育收费。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强校带弱校等学校互助模式全面推进。校园安全责任进一步压实,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建设进一步夯实,最高检“一号检察建议”落地见效,安全和法治教育不断深化创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不断健全,共创建省级“平安校园”7所、州级“平安校园”21所,州级“无邪校园”158所。以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为契机,抓实抓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创建工作,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11所、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50所。“文明学校”创建成果丰硕,全县先后创建省级“文明学校”1所、州级“文明学校”36所。国家课程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体卫艺教育得到加强,现代教育教学手段逐步普及,学校管理理念、教师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全县有省一级高完中1所;省一级幼儿园3所;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1所;有州级现代教育示范学校2所。

4.各类教育健康协调发展

学前教育发展瓶颈实现新突破。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步伐,2016年以来,新建乡镇(村)幼儿园51所、县级幼儿园1所,全县幼儿园从2015年的55所增加到2020年的109所(含民办18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2015年的64.5%提高到2020年的91.27%。

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实现新提高。积极采取教育、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抓实抓好控辍保学,着力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切实巩固提高“两基”成果。2020年,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99.99%、104.8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03%。2017年12月顺利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评估验收。

普高教育稳步发展。引进文山州一中就马关县一中高中教育实行合作办学,引进民间资金成立马关县一中优质高中教育促进会,引进上海新纪元教育管理公司合作开办马关县二中(马关上海新纪元实验学校),强化高中学校内部管理,逐步优化选人用人政策,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吸引优质生源和师资,高中教育质量逐步提升。2018年11月,马关县一中荣获省教育厅“高中教学质量进步奖”。2020年,全县参加高考学生1253人,一本上线人数50人,比2015年多12人;600分以上6人,比2015年多3人;高考上线率99.92%,比2015年提高4.96个百分点。

职业教育得到拓展。积极创新办学模式,采取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办学模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2015年的67.85%提高到2020年的87.74%,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大力扶持发展民办教育。制定出台政策措施,在贷款贴息、费用减免、教师派助、学生资助、购买服务等方面扶持民办教育发展。2020年,全县有民办学校20所,教师471人,在校学生5794人。

特殊教育步入正轨。坚持以特教学校为主、其他学校跟班就读为辅,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教育权益,全县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9.68%。

另外,民族教育、成人教育、老年教育得到相应发展,终身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10.86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1.02年。

表1“十三五”主要发展指标完成情况

学段

指标

单位

2015年基础

2020年目标

完成情况

学前教育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

67.81

85

91.27

义务教育

小学入学率

%

99.96

100

99.99

初中毛入学率

%

105.53

103

104.84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

83.97

95

95.03

高中教育

普高在校生数

2775

6600

5485

中职在校生数

1168

4600

575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

67.85

90

87.74

特殊教育

在校生

266

350

539

入学率

%

81.5

95

100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

10.25

10.5

10.86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

9.76

12.8

11.02

(二)短板弱项

“十三五”时期,马关教育加快发展,成绩突出,但距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总体上仍处于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发展速度相对滞后。一是主要发展指标排名靠后。教育发展底子薄、起点低,主要发展指标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在全州排名靠后,面临高水平普及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压力。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与全国、全省、全州相比,分别差0.17个、1.12个、3.68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与全国全省相比,分别差3.46个、3.24个百分点。二是资源配置与均衡发展还有差距。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发展不够均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升,距离优质均衡目标差距较大。三是破解“瓶颈”还需持续发力。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瓶颈”问题破解力度不大、成效不够明显,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城区公办幼儿园“入园难”、初中“大班额”问题未彻底解决,普高教学质量提升缓慢,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还有差距。四是中职教育缺乏吸引力。中职学校办学模式、教学模式转变不到位,课程结构及专业设置单一,缺乏吸引力,办学规模小,发展后劲不足,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亟待提升。五是教师队伍建设还有差距。教师队伍素质不高,骨干教师数量不多,部分学科教师仍然紧缺,有的教师教书育人的定力不足,现代教育理念尚未牢固确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尚不能满足教育现代化需要。

表2教育普及巩固水平对比情况

指标名称

区划

2010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全国

56.6

75

77.4

79.6

81.7

83.4

85.2

云南省

44.26

63.82

68.27

71.15

79.69

84.27

88.79

文山州

21.47

56.04

61.32

69.16

77.32

80.24

87.68

马关县

23.78

67.81

71.84

75.08

79.57

80.68

91.27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全国

——

93

93.4

93.8

94.2

94.8

95.2

云南省

90

93.3

93.5

93.6

94.18

94.77

96.15

文山州

87.93

72.51

72.52

82.89

92.05

96.22

98.71

马关县

79.85

83.97

80.66

82.76

92.15

95.36

95.03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全国

82.5

87

87.5

88.3

88.8

89.5

91.2

云南省

65

80.1

82.6

76.05

78.43

84.73

90.98

文山州

50.02

58.26

59.12

60.37

65.54

70.5

84.96

马关县

56.32

67.85

75.08

76.3

75.96

77.97

87.74

(三)形势分析

综合分析“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国家政策走向和我县教育发展的实际,我县教育发展将面临大好形势:

1.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强调教育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并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纳入国家发展战略部署,向全党全国全社会发出了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动员令,为新时代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国教育大会召开后,党中央、国务院、国家教育部出台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等重要文件,明确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路径。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十四五”及2035年发展蓝图,新发展阶段赋予了教育新使命、新任务,标志着推进教育现代化进入建设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发展环境更加优越。随着党和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国政治环境更加清明,经济发展更加稳健,民生保障更加有力,教育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教育投入总量持续增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年均增速保持在13%以上,占 GDP比例在2012年如期实现4%的目标以来,已持续七年保持在4%以上。省州经济主要指标保持高速度增长,全州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更充分的保障。“十三五”期间,我县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2016年8.72%,2017年9.04%,2018年10.42%,2019年8.34%,2020年7.79%,为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保障机制已基本健全完善,教育保障水平更加有力。

3.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十三五”末,我县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91.27%,比“十二五”末提高23.46个百分点;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全面建立,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99%,初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104.8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5.03%,分别比“十二五”末提高0.03个、-0.69个、11.6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普及水平不断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87.74%,比“十二五”末提高19.89个百分点;现代职业教育稳步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逐步显现。

二、高质量发展总体布局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促进教育公平为主线,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改革为推动力,以补短板强弱项为抓手,全面提高教育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为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人才强县战略奠定基础。

(二)发展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及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第十一次、州第十次、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州教育大会、全州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突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这个目标,聚焦建设教育小镇、实现优质均衡两个重点,实现补齐教育资源和教师配置短板、基本普及学前和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三大突破,推进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三)发展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着力加强教体系统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牢牢掌握教育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2.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五育”并举,推进“三全育人”, 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相结合,健全完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系、工作体系、责任体系,开齐上好思政课。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3.坚持优先发展。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谋教育就是谋未来的理念,在组织领导、发展规划、教师配置、经费保障上给予优先落实,营造重教兴教的教育发展环境,着力解决好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举全县之力打好教育教学质量“翻身战”。

4.坚持改革创新。改革评价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 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县管校聘和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5.坚持依法治教。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严肃查处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提高教育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努力构建和谐教育,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6.坚持打造特色。深入开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行动,以“马关奋斗”践行“文山之干”,加快建设马关教育小镇,把弘扬“老山精神”“西畴精神”、讲好马关故事、彰显马关民族特色、爱国守边、感党恩跟党走等纳入学校内涵发展,全力推进学校特色发展,力争办好每一所学校,形成马关教育特色品牌。

(四)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全县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义务教育发展水平进入全州前列,普通高中教育达到全州中上水平,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教育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2.具体目标

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和科学保教体系,形成完善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和政策保障体系,提供更加充裕、更加普惠、更加优质的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

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推动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水平、完成水平和学生学业质量进入全州中上行列。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共享机制更加健全,受教育机会、过程、结果更加公平,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逐步迈向优质均衡,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8%以上。

全面普及提升高中教育。形成多样化、有特色的高中教育格局,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结构更加合理,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力争进入全州前三名。课程改革和育人方式改革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创新。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3%以上。

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结构,建成适应社会需求、服务乡村振兴、产教深度融合、与各类教育协同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有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特殊教育发展保障有力。形成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

劳动年龄人口素质显著提高。构建全社会共同建设、共同参与、共同分享成果的教育发展新格局,保障每个人平等受教育权利,促进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5年。

终身学习体系更加完善。建成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衔接、相互融通的“立交桥”,形成渠道更加畅通、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利的终身学习体系,保障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

具有马关特色的教育小镇基本形成。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内部管理体制和监督制约机制更加健全完善,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表3马关县“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

学 段

主要指标

发展基础及预期目标

2020年

2025年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

91.27

>95

义务教育

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

99.99

100

初中阶段毛入学率(%)

104.84

102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5.03

>98

高中教育

普高在校生数(人)

5485

12600

中职在校生数(人)

575

3000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87.74

>93

特殊教育

在校生(人)

539

460

入学率(%)

100

100

人力资源 开发水平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0.86

11.5

三、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健全完善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培训常态化工作机制,推动党员干部和广大教师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到教育改革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和各环节,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增强教育改革创新能力,打造教育新发展格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中小学教育,丰富中小学教学形式,通过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等多种途径,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和实践活动,让中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情感认同,从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

“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从“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等方面全面深入学习领会讲话的深刻内涵,抓好贯彻落实,自觉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落实省委省政府文山现场办公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作风革命、效能革命”行动和州委“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行动要求,围绕把马关建成兴边富民示范县、山水田园乡村旅游示范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发展定位,树立新发展理念,拉高标杆、争先进位,主动强弱项、补短板,加快发展速度,增强教育内生动力和竞争力,实现教育总体水平明显提升,让马关各族人民共享教育发展成果。

3.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政“一把手”抓教育。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党政主要领导“双组长”制,党委专职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县四班有关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及乡(镇、场)党委书记为组员,领导小组每年研究教育工作不少于2次,实行县处级领导挂钩联系学校制度。把教育质量纳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学校主要领导年度述职内容并进行目标考核。对州、县教育目标考核排名末位的,将对主要领导和班子进行组织处理或问责,并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职称晋升资格。

健全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宝贵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奋斗的力量,严格落实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推进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党建工作向纵深发展。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和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两手抓、两手硬,着力解决党建和业务“两张皮”的问题。将党支部建在年级、学科、教研组和村完小,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深入推进社会组织党支部和教育体育局机关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围绕“文山红烛·育人先锋”主题,加强教师党员队伍建设,把教学能手和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学能手和业务骨干培养成教学管理骨干、把党员教学管理骨干培养成学校领导。强化“互联网+党建”意识,扎实推进“智慧党建”三年行动计划,丰富党建工作的时代内涵。加强党建示范品牌建设,五年内新打造5个以上“五星级”党支部,强化示范带动,全面提升中小幼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持续抓好党史学习教育,抓好“万名党员进党校”学习培训和党组织书记及党务工作者业务培训,开展好学校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健全完善管用可用有效的工作机制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建全完善立德树人工作机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中小学一体化德育体系,不断提高学生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选优配齐思政教育工作人员,造就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强化课程育人效果,将德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改进德育方式方法,开展喜闻乐见、入脑入心的德育活动。健全完善德育工作评价体系,扎实推进“中小学德育星级评定”工作,打造一批示范学校,提高全县中小学德育工作整体水平。

2.全力抓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推进学校思政课程建设,开齐上好思政课,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把县情和“老山精神”“西畴精神”“孝感教育”融入德育工作,讲好马关故事,提高思政课质量。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抓实思政教师队伍培训工作。健全完善思政教育评价激励机制,增强思政工作者的荣誉感和幸福感。严肃校规校纪,管控好手机、网络,营造校园精神文化,积极打造书香校园。

3.抓实抓牢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 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教育,促使广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全面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增强爱国意识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强品德修养,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长知识见识,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激励学生敏于求知、勤于学习、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成为具有中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的人才。培养奋斗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知行合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4.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强化德育育人锤炼思想品质。坚持党建引领,把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落实《马关县加强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抓好思想政治课程建设、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评价激励体系建设、育人环境优化提升、学生心理健康关爱、实践活动育人“六大工程”,全面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强化德育工作组织领导,健全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强化课程育人、教学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和协调育人,积极落实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要求。完善育人评价机制,科学、客观、公正开展评价,强化评价结果运用。

强化智育树人增强智慧本领。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创新学校智育方式,提升智育效果,形成各类人才辈出、优秀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格局。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探索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抓好质量监测和分析,不断提升学生学业水平。加强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促进学生认知和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

强化学校体育强健学生体魄。定期开展学生体质和视力监测工作,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近视率纳入学校考评内容。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程,全面推进初中学业水平体育考试改革,发挥体育考试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导向作用。加强阳光体育校园活动,广泛开展课外体育锻炼,切实保障中小学生在校期间每天锻炼不少于1小时。加强学校场地场馆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开放运动场馆。推进体育特色学校建设和训练点布局工作,完善校园竞赛体系,支持学生参加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和业余体育训练,提升学生体育竞技水平和体育人才培养质量。

强化美育教育陶冶学生情操。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教育,配齐配足音乐、美术教师,开齐开足开好美育课程,培养1-2项使学生终身受益的艺术爱好。完善中小幼学校相互衔接,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与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补充的现代美育体系,提升学生美育素养。积极搭建学校美育展演平台,支持学校建设学生合唱队、舞蹈队以及戏剧社、文学社等艺术团体,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和戏曲进校园活动。积极构建党建元素、教育元素、文化元素、法治元素等有机融合的校园文化环境,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大力推进文明学校创建。抓好乡村少年宫建设管理和使用。

强化劳动教育增强生活技能。丰富劳动育人途径和方式,加强劳动教育、公益教育,开齐开足开好劳技课,引导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创造性劳动。强化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将参加劳动实践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家务劳动、校园劳动、校外劳动、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

强化国防教育增强爱党爱国情怀。加强青少年学生国防教育,推进国防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增强青少年强边固防意识。结合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加强爱国爱党爱家乡教育,增强师生“扎根边疆、心向中央,拥护核心、心向北京”的思想情怀。开展“追寻红色印记”“十里走边关”教育实践活动,加强青少年新时代爱国主义校外教育实践。加强国门学校建设,创建一批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助力马关建成兴边富民示范县。

强化生态文明教育美化生存环境。推进生态文明教育进校园,建设一批生态文明教育示范校,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观,教育学生认知“河长制”“湖泊革命”,培养学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创文爱卫”活动,投身到生态环境建设中去,从垃圾分类、节能、节水、节纸、节电等全方位做起,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志愿者。

强化健康教育促进身心健康。继续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和健康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食堂等,通过小手拉大手等行动,引导干部群众积极践行健康文明生活“6条新风尚”,将健康知识普及到每个家庭。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逐步实现城镇学校、村完小以上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全覆盖。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和视力保护,建立家校协同联动机制,开展学生体质和视力监测工作,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近视率纳入教育部门对学校业绩考核评价指标。

5.构建齐抓共管的育人机制

充分履行学生在校期间教育管理主体责任,加快推进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共同参与管理的育人环境,提升育人合力和效果。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课堂作用,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落实《家长家庭教育基本行为规范》,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强化家长尤其是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家长的监护和教育主体责任,引导家长承担好法定的养育和教育责任。

6.严格落实“双减”政策

规范办学行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严禁以任何名义设立重点班、快慢班、实验班,规范实施学生随机均衡编班,合理均衡配置师资。严格控制作业和考试次数,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科学、合理安排学生作业和考试,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负担,实现减负与提质双推进、两不误。

高质量推进课后服务。由政府、学校、家长共同合理分担课后服务运行成本。学校结合实际开发设置公益性普惠性多样化的课后服务项目,切实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防止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补课”。

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管理。严格培训机构审批登记,落实年检公示制度,严肃查处违规“补课”和年检不合格的校外培训机构。加大治理创新力度,通过信用监管、智慧监管、“互联网+监管”等多种途径整治和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严格规范清理“小饭桌”。引导家长和社会转变观念,努力破除“抢跑文化”“超前教育”等不良现象,促使家长做好学生减负工作。

(三)推进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

1.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统筹发展城乡公办幼儿园。健全完善幼儿园布局规划,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严格执行城镇小区规划配套幼儿园建设要求,居住人口规模达5000人或住宅达1500套及以上的小区按照标准配套建设幼儿园,稳步推进城区县二幼、县三幼、县四幼、县五幼、县六幼、县七幼、县八幼建设。坚持“大村独办,小村联办”原则,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3000人以上的大村独立建园或设分园,小村联合办园,幼儿园园舍条件、玩教具和幼儿图书配备达到规定要求,在人口分散不具备设置幼儿园的村寨设置附设幼儿班。到2025年,全面实现“一县一示范、一乡一公办、一村一幼”目标,全县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5%以上,公办幼儿园占比达80%以上。

扶持发展民办学前教育。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税收优惠、费用减免、贷款贴息、以奖代补、幼儿资助等方式,鼓励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学前教育。确保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税收优惠、费用减免、教师培训、幼儿资助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享受同等待遇。加强民办幼儿园的年检和办园审查,严格年检结果运用,规范民办幼儿园办园行为。

提升幼儿园管理水平。改革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由中心校领导兼任乡镇中心幼儿园园长,统筹资源配置、业务管理及考核评价。加强督查指导,规范办园行为,加快推进幼儿园升等晋级。实施城乡幼儿园结对帮扶,有效提升全县幼儿园整体发展水平。至2025年,每个乡镇至少建成1所二级以上优质幼儿园,力争全县建成5所一级幼儿园,顺利通过云南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评估验收。

加快推进幼小衔接。尊重幼儿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加强衔接教育研究,加快推进幼小衔接,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均衡配置硬件资源。按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造与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建设,均衡配置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学和生活设施,使义务教育学校教室(每12个班至少配备一间96平方米以上音乐专用教室,一间90平方米以上美术专用教室)、课桌椅、图书、实验仪器、功能设备、运动场地等教学设施和食堂、宿舍、床位、厕所、浴室等生活设施达标。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优先保障留守儿童就学需要。以“有偿购买建设、有偿提供使用”的机制,共建共享智慧课堂优质教学资源。

优化配置教师资源。按照国家和省关于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要求,盘活用好全县教师编制,配齐、配足各学科教师。统筹教师资源,按照符合规定学历的教师数、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体育艺术专任教师数以及教师职称、年龄结构等核心指标,均衡配置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按照班师比与生师比相结合的方式,科学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向乡村小规模学校适当倾斜。到2025年,专任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上岗率达到100%。

逐步消除大班额大校额。严格落实学校建设标准和班额标准,提升县五小、县二初办学水平,规划建设县六小、县七小、县三初,合理有序扩大城镇学校学位供给,新建小学、初中在校生规模控制在2000人以下,所有小学、初中学校规模不超过200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规模不超过2500人,小学、初中班额分别控制在45人、50人以下,逐步消除大班额大校额。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与省内优质学校建立办学联盟,实行义务教育“老校带新校”“强校扶弱校”多形式对口帮扶等方式,让优质教育成果不断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缓解家长择校之风。坚持“五育”并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推进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2027年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验收。至2025年,建成在全州有影响力、群众满意度较高的示范学校初中、小学各1所以上。

3.加快发展普通高中教育

夯实普通高中发展基础。完善普通高中学校建设规划,改扩建一批普通高中学校,扩大教育资源,满足教育需求。完善普通高中经费投入机制,建立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和学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保证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实现较大提升。

扩大普通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县一中改扩建项目建设,推进县一中改革发展,在办学理念、教育管理、教学质量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顺利实现升等晋级,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力争达到全州优质高中行列。推进联合办学,持续改善马关上海新纪元实验学校(县二中)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办学理念,借力提升办学质量和效益,力争马关上海新纪元实验学校(县二中)进入州内民办优质高中行列,培育打造适应马关教育发展需求的新亮点,满足家长和学生需求。

改革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结合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育人方式改革,创造丰富可选择的学校课程体系,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抓手,关注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全面实施选修制度,重视学生生活真实情景体验,丰富和拓展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重视生涯规划教育,促进普职融通,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机会。

全力打好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翻身战”。加强与曲靖会泽县茚旺中学、昆明第三中学等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深入实施普通高中“5+1”管理模式,以精细化管理助推质量提升。引进并用好普通高中拔尖教师,组建教学科研团队,有针对性开展教育教学研讨,促进高中教育方式变革。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普通高中教育激励力度,吸引留住更多优质生源在马关就读高中,对高考成绩优异的师生给予重奖,激发教学活力。建立健全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激励机制,完善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激励办法,强化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考核督导和质量监测,把提升普通高中办学质量作为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通过努力,实现一本和本科上线率逐年递增,到2025年,一本和本科上线率达到全州中上水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3%以上。

4.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

扩大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完成县职高迁建,加强功能室、实训室、体育场馆、宿舍、食堂等教学及实习实训设施和生活设施建设,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师招聘和培养培训改革,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入推进校企联合、校校联合办学,借助外地资源发展我县职业教育。

抓实抓好专业建设。着眼省委省政府文山现场办公会给文山州及马关县的发展定位,围绕州县主导产业和发展需求,聚焦“三个示范县”建设,以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增收致富为目的,优化中职学校专业设置,巩固优势特色专业,调整学生较少、就业不佳的专业,增设市场需求紧缺、发展前景可观的专业,着力培育打造2个以上特色专业,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和社会认可度,加大政策扶持与招生责任制管理力度,稳步扩大办学规模,至2025年中职在校生达3000人以上。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南山、达号工业园区,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改革,支持企业参与职业学校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和实习实训等教育教学工作,深入推进“订单式”培养。加强宣传教育,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强化学生实习实训,推进实习实训规范化,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大力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服务乡村振兴。

专栏1 “三率”建设提升工程

学前教育:新建幼儿园69所,改扩建9所,建筑面积18.77万平方米,加大幼儿园教师及设施设备配备。到2025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比“十三五”末至少提高3.73个百分点。顺利通过国家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评估认定。

义务教育:新建小学2所、初中1所,迁建特教学校1所,改扩建小学87所、初中1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建筑面积47.71万平方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到2025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以上,比“十三五”末至少提高2.97个百分点。2027年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验收。

高中阶段教育:改扩建普通高中1所,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到2025年,高考一本和本科上线率达到全州中上水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3%以上,比“十三五”末至少提高5.26个百分点;迁建职业高中1所,建筑面积8.75万平方米,配足配齐教学和实习实训设备。到2025年,中职在校生达到3000人以上。

5.协调发展其他各类教育

特殊教育。迁建县特殊教育学校,逐步配齐配足教育教学和康复训练等设施设备。落实“一人一案”,采取随校就读、随班就读等方式,根据每个学生的需求制定和落实不同的个别教育计划方案,提升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维护残疾儿童少年平等接受教育的合法权益,对无法入学残疾儿童少年组织开展好“送教上门”活动,确保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有质量的早期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

民办教育。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独立办学、联合办学等形式兴办教育,在土地审批、贷款贴息、教师派驻等方面给予扶持和倾斜。加强民办学校管理和监督指导,依法规范民办教育机构的审批、评估、年检,确保民办教育机构依法依规运行。依法保障民办学校教师权益。

民族教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坚定不移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坚持民族团结和教育教学两手抓、两手硬,加强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抓实汉语民族语双语教学,认真组织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实践活动,组建好民族特色课外兴趣小组,抓好阿峨农民版画等优秀民族文化的教育与传承,扩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创建覆盖面,提升创建质量,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马关大地,助力马关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老年教育。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统筹,组织、老干、发改、 财政、教体、民政、卫健、文旅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老年教育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大力发展老年教育,为广大老年人提供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服务保障。

6.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

鼓励普通高中开设选修课程、职业课程,拓宽学习知识覆盖面。充分运用智能化终端学习平台,扩大社会公共教育范围,提高公众参与度。支持职业高中围绕乡村振兴加强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整合学校、网络教育、职业培训机构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整合社区教育资源,组织开展多样化的社区教育活动。加大图书馆等公益设施建设和免费开放力度,扩大社会教育资源供给。强化职业进修和职后学习,畅通终身学习渠道。

(四)深化教育改革激发发展活力

1.持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拓宽教育投入渠道。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鼓励行业、企业、民间资本等社会力量参与兴办教育,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改进非义务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完善优惠政策,鼓励公平竞争,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进入非义务教育公共服务领域。

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树立服务意识,改进管理方式,完善监管机制,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事项,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依法保障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和承担相应责任。努力形成政府管好教育、社会关心教育、学校潜心办学、教师安心从教、学生专心学习的教育体制机制。

2.稳妥推进招生考试综合改革

加大对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综合改革的宣传、贯彻、落实力度, 确保全国、全省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模式改革在我县顺利实施。全面实施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加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模式,稳步推进普通高中指标到校改革,细化指标分配办法。切实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利用信息化手段助推招生宣传及服务工作,继续实施好“考试录取和注册入学”并轨的招生录取方式,积极引导应届(往届)初中毕业生、未升学高中毕业生、城乡劳动者、退役士兵、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以及农村地区新成长劳动力等接受中职教育。完善初中就近免试入学的具体办法。强化考试安全责任,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坚决防范和严肃查处考试招生舞弊行为。

3.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改革教育评价机制。健全完善科学、规范、公正的教育评价机制,坚决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评价弊端,全面改革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

完善学校评价机制。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幼儿园重点评价科学保教、规范办园、安全卫生、队伍建设、克服小学化倾向等情况;义务教育学校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情况;高中学校重点评价创新体制机制、提升高中办学质量、社会满意度等情况;职业学校重点评价德技并修、校企合作、育训结合、毕业生就业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情况。

改革教师评价机制。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全面落实新时代幼儿园、中小学职业行为准则,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

改革学生评价机制。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严格学业标准。

4.强化民办教育管理

全面贯彻落实《云南省民办教育条例》《关于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意见》,加强民办教育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工作,加大民办教育扶持发展力度。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地位,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建立完善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险制度。积极发挥民办学校党组织作用,保障校长依法行使职权。落实民办学校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民办学校资产、挪用办学经费、学生资助资金。加强对民办学校的年检,运用年检结果规范民办学校管理。

(五)全面提升现代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

1.切实提高教育法治化水平

认真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及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依法查处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推进依法治教。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及省实施意见、州实施方案要求,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工作负担。建立健全教育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校内重大事项集体决策规则。接受县乡(镇)人大对教育执法的监督,加强司法机关对教育的司法监督,充分发挥社会对教育执法的监督作用。推进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建立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的法律顾问制度。稳步推进“八五”普法,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促进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师生遵法学法守法用法。

2.大力提高教育管理服务水平

转变教育管理方式,深化“放管服”改革,增强服务意识,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提升综合运用法律、标准和信息服务等现代治理手段治理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管办评分离,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管理体制。落实重大决策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制度,提升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完善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强化教育督导和督导结果运用,提高教育督导的权威性和实效性。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3.着力提高学校综合治理水平

加强学校章程建设,形成以章程为核心,规范统一、分类科学、层次清晰、运行高效的学校规章制度体系。健全学校财务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完善学校校务公开制度,推进学校管理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完善学校法人治理体系,实行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推进决策、执行和监督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理事会(董事会)、法律顾问等在学校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鼓励民办学校按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种组织属性开展现代学校制度改革创新。

4.有效增强社会参与教育治理能力

健全社会公众参与教育决策机制,拓展公众参与教育决策的广度和深度。健全社会参与教育评价与监管机制。鼓励社会公众加入督学队伍,参与社会培训机构监管。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开展教育评价,提高教育评价的专业度和公信力。加快教育专业机构建设,探索完善第三方参与教育服务的准入和管理机制,提升专业水平和参与教育治理能力。

(六)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1.常态化长效化抓好师德师风建设

严格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规范教师言行。严格教师入职查询,严把教师“入口关”,建立教师入职宣誓制度、师德承诺制度,增强教师的自律意识。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严肃查处教师违规违纪和师德失范行为。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重要标准,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要求,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完善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的师德监督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宣传,选树先进典型,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

2.勇担教书育人使命

教育引导教师牢固树立从教理想信念,推进政治学习、理论研究进校园、制度化,持续在理想信念上补钙壮骨,原则上乡镇以上学校每月学习活动不少于1次。坚持示范引领,在全县范围内掀起向张桂梅、农加贵等教书育人楷模学习热潮,模范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坚定终身从教信念。广泛宣传展示我县教师教书育人事迹风采,选树一批教书育人楷模,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坚守教育初心、担当育人使命,立志终身为党为国育英才。

3.加快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水平

完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全面落实“国培”和省、州培训规划,加强校长、班主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和教师全员培训,严格按国家要求足额保障教师培训经费。开展学科课堂教学竞赛、说课竞赛,以赛代训,促进学科拔尖教师脱颖而出。建设好、管理好、发展好“名师工作室”,带动教师专业化发展。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强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加大中职师资队伍及实训建设力度,落实职业学校教师企业轮训制度。积极实施名师名校长引领工程,至2025年,严格按优质均衡指标要求,培养打造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名校长,“文山州教学名师”数量明显增加。

4.深化教师管理改革

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县管校聘改革,探索推行“高职低聘、低职高聘”改革,畅通人员流动渠道,均衡配置城乡师资,增强教育发展动力。科学合理盘活用好城乡教师编制,配齐配强农村学前教育、城区高中学校紧缺科任教师,逐步解决教师结构性、阶段性、区域性短缺问题。健全完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深化中职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按需要向社会聘请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积极争取增加教师编制,逐步加大新教师招聘力度,引进师范院校优秀专业人才。

5.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

推进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把取得职级作为担任校长的必备条件,实行校长聘用制、任期制、考核激励和退出制、按期交流制。加强校长培养培训,每名校长每年接受培训不少于90学时,有效提高校长综合素质。

6.提高教师地位待遇

落实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严格落实乡村教师工作补助、乡镇生活补贴等津贴。加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优先解决农村教师住房、医疗卫生、子女入学等问题。完善学校、个人、政府合理分担的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障机制。每年评选表扬一批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

7.加大教师奖惩激励力度

健全教育、宣传、监督、考核、奖惩等多位一体的考核评价机制。把师德作为考核评价的第一标准,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作为考核评价的首要内容,严格教师年度考核。进一步完善考核结果与职称职级挂钩联系制度,对教学成绩突出、连续三年考核为优秀的教师,优先晋升职称,高聘职级;对有师德师风问题、教学成绩落后且差距较大的教师,降低聘用等级,经待岗培训后仍不能胜任的进行调岗处理直至解除聘用合同。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推进教师奖励性绩效分配制度改革,重点向教学名师、骨干教师、一线教师和优秀班主任倾斜。用好用活县级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的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名师、名校长、名校工程,重点向教学成绩突出的学校、校长、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倾斜。

专栏2 名师名校名校长培养工程

坚持引进与自主培养相结合,强化学校选人用人自主权,制定优惠政策,面向全国公开招聘、选调、引进名师、名校(园)长,对于省一级三等以上高中学校空编的,学校可按空编数80%的比例在全国范围自主招聘特殊紧缺人才。到2025年,全县培养教学名师县级300名、州级100名,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县级500名、州级300名,建设名师工作室县级15个、省州级5个,建设名校长工作室县级2个、州级1个,培育名校(园)长县级2人、州级1人,创建现代教育示范校州级6所、省级1所,创建省一级二等高中1所、州民办优质高中1所、省一级一等幼儿园1所,创建省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50所,创建德育星级学校10所。

(七)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抓实抓细控辍保学

完善和规范辍学学生档案管理,做到流失学生底数清、去向明、资料全。落实“一把手”抓控辍保学政治责任,聚焦重点人群、重点环节,坚持精准施策,应用教育、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健全完善联控联保责任、定期专项行动、办学条件保障等机制,进一步落细落实“双线四级”责任、“四查三比对”数据核查方法、依法控辍保学“四步法”、“八劝十不劝”要求,确保“人人有学上,人人上好学”,实现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动态清零。采取分类安置等政策措施妥善安置好劝返学生,全力办好普职融合班,确保辍学学生劝得来、留得住、学得好,顺利完成义务教育。依法保障进城务工和外来经商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少年平等就学权利,优先满足留守学生进入寄宿制学校就读。加强义务教育学校管理,落实好“双减”政策,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2.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

健全完善学生资助体制机制,实现从学前教育到大学全学段无缝隙全覆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确保教育资助政策入脑入心。严格落实《文山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实施细则》,精准识别,完善资助学生档案,实行动态管理。规范资助操作流程,加强资助资金监督和管理,实现“应助尽助,应享尽享”,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3.协同推进教育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计划,优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 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改善农村基础教育条件。推进城乡、校际均衡发展,整体推进城乡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高乡村教师综合素质和教育能力,提高乡村学校校园长管理水平,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让脱贫户掌握职业技能,实现增收致富。

(八)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

1.精准评价学校办学水平

依据云南省教育督导评估工作要求,建立健全马关县学校评价制度,将学校办学水平评价纳入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制定评价工作方案,分层次分阶段完成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和幼儿园的评价工作(高中学校由州级组织开展),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建立督促整改落实机制,对评价发现的学校短板弱项、存在问题,形成问题清单,限期完成整改。建立挂牌督战机制,对被评价认定为不合格的学校进行挂牌督战。

2.培育打造示范学校

加强教育交流与合作。积极学习借鉴曲靖、临沧、红河等州市知名学校先进办学理念和教育管理经验。加强与昆三中、昆明春城小学教育集团、上海虹口区澄衷高级中学、上海南湖职业学校合作办学,借道超车提升马关教育质量,着力开展优质学校创建。

推进城乡学校结对“帮扶”。选派城区优秀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到乡村学校帮扶带动基层学校发展,选派薄弱学校教师到城镇优质学校交流进修,选送综合考评靠后的教师到城区学校跟岗学习提升,由优质学校承担培训任务。加强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考评和考评结果应用。

建立挂钩联系制度。继续实行县教体局领导班子成员挂钩联系乡镇、股室(站、中心)挂钩联系学校制度,全方位谋划学校发展,改变办学面貌,创建优质学校,辐射整个乡镇学校,带动乡镇学校办学水平整体提升。积极打造在全州排名有影响力的学校,至2025年,建成州内优质小学1所、优质初中各1所,小学、初中质量进入全州前十名各2所。

3.推进学区制办学改革

以城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为龙头,实行城乡结对学区制办学改革试点,以点带面,逐步铺开,实现以强带弱、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缩小城乡、校际差距。

4.向教育科研要质量

加强教育科研机构建设。加强县教研室建设,改善教研工作条件,明确县、校教研机构和岗位职责,增强教研员的使命担当。推进县教研室升等晋级。坚持总结成果、吸收借鉴和创新相结合,创新科研方式方法,拓展教育科研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教育科研质量。

加强教育科研队伍建设。改革教研员选拔办法,逐步配齐配强县教研室和县乡(镇)学校教研员。选拔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组建覆盖所有年级所有学科的教学科研团队,重点开展教材教学研讨,承担教学设计、作业设计、知识点整理等教学研究任务。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各学科教研员培训,整体提升教研工作水平,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完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鼓励支持教育科研人员和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对教育科研成效突出的学校和个人给予表扬奖励。推进教师备课环节变革,全面改变教师抄教案的无用做法,借鉴优质教学资源,因材施教,提高教学针对性。

提高教育科研服务水平。围绕党委政府关心、社会关注、人民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推动解决教育实践问题取得新突破。聚焦制约教育质量提升问题,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以教育科研助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充分发挥好“文山州教学名师”引领示范和传、帮、带作用。组织开展好课堂教学竞赛,积极开展精准施教、同课异构、示范课、研究课、送教下乡活动,推进区域大教研活动深入开展并取得实效。及时有效转化教育科研成果,实现“以研促教,以研提质,以研兴教”。

5.向教学常规管理要质量

严格教学常规管理。树立现代课程观、教学观、教材观和学生观。坚持“教学中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原则,严格执行《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开齐课程,上足课时。全面把握课程要求,依据“课程总目标”和“课程阶段性目标”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健全完善并严格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每学年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检测、学生评价检查不少于2次。严格落实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制度。

向课堂教学要效益要质量。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提升专任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按照备课程、备学生、备教法的要求,抓好每堂课的教学设计。依据课堂设计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共进、教学相长的活动过程,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密切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注重“学困生”的学习辅导,让学生爱学、会学、乐学。加强教学反思并形成常态,通过反思查缺补漏,不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6.抓实抓好中小学生“五项”管理

抓好作业管理,明确各学段作业要求,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初中阶段作业不超纲,高中阶段作业不越界,学校和家长共同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自我管理作业。抓好睡眠管理,引导家长做好学生睡眠管理,确保中小学生睡眠充足。抓好手机管理,禁止将手机带入课堂,同时满足学生应急通话需求,创建安静的读书学习氛围。抓好读物管理,把好内容和质量关,督促学生和家长选读健康向上、具有正能量的书籍。抓好体质健康和视力健康管理,将体质管理纳入学校管理内容,完善学校健康教育机制,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九)全力建设发展智慧教育

1.应用信息技术加快教育改革

积极应对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给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推进马关教育信息网改造升级,逐步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育变革合力,推动开放互联的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结构变革,建立更加多维、开放、连接、融合的信息体系,实现马关教育信息化提质增效。

2.加快智慧校园建设

全面落实“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加快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借助“云南教育云”“文山智慧教育云”平台,推进智慧教育创新发展,打造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智慧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和服务平台,推动教育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变革创新,实现数据伴随式收集、信息自动化分析、资源最优化配置,为师生提供个性化服务。

3.构建新型育人方式

建设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课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创新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组织管理方式,构建满足学习者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学习需求的新型课程结构和教学组织管理体系。开发和引入智能教育助理,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实践的全过程进行分析评价。探索基于“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提升城乡间以及校际间的教学与管理水平,逐渐缩小差距,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质量。

4.创新教育服务业态

优化政策环境,构建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激励社会参与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构建覆盖全县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让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按照数字资源质量标准,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和信息化运行维护。构建统一规范、互联互通、安全可控的教育数据开放体系,逐步实现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加强教育信息化服务研究,提高教育信息化服务水平。

5.推动教育治理方式变革

健全完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教育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利用大数据支撑保障教育管理、决策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监管机制,构建安全有序的教育信息化环境。加强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助力现代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改革发展。探索“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推进智慧教育创新发展,不断提升教师信息化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十)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1.精准把握教育政治方向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旗帜鲜明讲政治,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作为各项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构建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

压紧扛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确保教育生态风清气正。层层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强力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和以案促改,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从严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锲而不舍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整治教体系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建立教育经费和教育收费监督检查长效机制,从严查处整治违规乱收费情况。持续开展“老山精神”“西畴精神”学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行动和作风革命、效能革命行动,拉高标杆,争先创优,加强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督促指导下属学校党组织抓好从严治党工作。

3.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聚焦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主责主业,

坚决反对急功近利等不良行为。最大限度精减会议和文件,尽量减少上报材料和管理痕迹,规范和压缩检查考核,切实减轻基层学校负担。坚持标本兼治,严格清理规范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无关事项,减少教师参与非教育教学活动,切实减轻教师负担。在全县营造各级各部门共抓教育、大抓教育、办大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广大教师苦教、善教、拼命教,学生苦学、乐学、拼命学的书香校园氛围。

4.确保学校安全和谐稳定

从严从实常态化统筹抓好传染病防控,压紧压死责任,坚决防止传染性疾病在校园发生和蔓延。强化“三防”建设,确保实现“围墙封闭管理”“专职安保人员配备”“护学岗设置”“视频监控系统安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键式报警装置安装并接入公安网络”4个100%。落实隐患排查整治和安全日常管理机制,加强门卫安全管理和值班值守巡查。加强安全教育和法治教育,严防交通、火灾、触电、溺水、校园欺凌等事故发生。严格落实食堂“六T”管理模式,规范操作流程,提升后勤管理服务水平。强化学生宿舍管理,确保学生住宿安全。健全学校联席会议制度,公安、市管、文旅、综合执法等部门协调联动,统筹抓好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畅通诉求渠道,及时排查化解涉校涉教矛盾纠纷。从严从实抓好教体系统意识形态安全工作。

(十一)加快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1.优化学校空间布局

学龄人口预测。依据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到2025年,预计全县总人口达39.88万人,预计有学龄人口87658人。其中,学前教育适龄人口17736人,小学适龄人口34475人,初中适龄人口17433人,高中阶段适龄人口18014人。

学生预测。到2025年,全县基础教育阶段在校学生预计达80909人,其中学前教育在校生17022人(含民办幼儿园1800人),小学在校生34157人,初中在校生17130人,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12600人(含民办高中3000人)。

科学合理规划学校布局。为满足教育高水平普及、高质量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需求,确保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坚持“合理布局、整合资源,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规范程序、先建后撤”的原则,以人口发展变化形势和在校生规模为基础,对全县学校进行布局调整。至2025年,全县学校数由2020年的239所布局规划为266所。

学前教育:新建、改扩建公办独立幼儿园78所(其中城区幼儿园7所)。至2025年,全县有幼儿园137所(含民办幼儿园9所)。

义务教育:新建小学2所(县六小、县七小),改扩建87所;新建初中1所(县三初),改扩建13所;迁建特殊教育学校1所。至2025年,全县有小学105所,初中18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

高中教育:改扩建普通高中1所;迁建职业高中1所(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至2025年,全县有普通高中4所,职业高中1所。

表4“十四五”时期各级各类学校布局规划表

学段

2020年

“十四五”布局优化(所)

2025年

撤销

新建/改扩建

全县合计

239

15

184

266

幼儿园

109

11

78

137

小学

107

4

89

105

初中

17

0

14

18

特殊教育

1

0

1

1

普通高中

4

0

1

4

职业高中

1

0

1

1

2.抓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教育工程项目建设,抓实抓好项目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和施工安全、资金使用安全,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增加一批学位,切实解决适龄少年儿童入学难、入公办学校难的问题。“十四五”期间,规划新建、改扩建校舍759316平方米(含教师周转宿舍76755平方米),规划投资265551.04万元(含教师周转宿舍规划投资23026.5万元)。

学前教育建设项目:

村级幼儿园。规划建设村级幼儿园62所(新建55所,改扩建7所),建筑面积100365平方米,计划投资35127.75万元。

乡镇幼儿园。规划建设乡镇幼儿园9所(新建7所,改扩建2所),建筑面积49532平方米,计划投资17336.2万元。

城区幼儿园。规划建设城区幼儿园7所(新建7所),建筑面积37800平方米,计划投资13230万元。

义务教育建设项目:

小学。规划建设小学89所(新建2所,改扩建87所),建筑面积278911平方米,计划投资97618.85万元。

初中。规划建设初中14所(新建1所,改扩建13所),建筑面积152018平方米,计划投资53206.3万元。

九年一贯制学校。改扩建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建筑面积33985平方米,计划投资11894.75万元。

特殊教育。迁建特殊教育学校1所,建筑面积12188平方米,计划投资4265.8万元。

高中阶段教育建设项目:

普通高中。改扩建普通高中学校1所,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计划投资2800万元。

职业高中。迁建职业高中学校1所,建筑面积87517平方米,计划投资30071.39万元。

同时,规划投资49181.38万元,加快教育教学装备建设,满足教育教学需求,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推进教育现代化。其中,配置教育信息化设备9489台(件、套),计划投资31513.5万元;配置教学仪器242台(件、套),计划投资6191.3万元;配置音体美设备468台(件、套),计划投资3901.3万元;配置食堂设备78台(件、套),计划投资1409.9万元;配置饮水设施1654台(件、套),计划投资1157.8万元;购置课桌椅34506套(单人套),计划投资690.12万元;购置学生用床38196套(单人套),计划投资1145.88万元;购置图书1057170册,计划投资3171.58万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不动摇,切实落实教育规划优先、经费投入优先、资源配置优先,把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来抓。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各部门分工协作的规划实施工作机制和跨部门统筹协调机制,教育主管部门负责规划的具体组织协调和实施,各相关部门特别是发改、财政、人社等部门全力支持,密切配合,确保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各项措施切实得到贯彻落实。

(二)落实经费保障

强化政府教育投入责任。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全额用于教育事业;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严格按比例计提用于教育;土地出让收益金按要求计提并用于农村教育。完善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理确定政府与社会、受教育者个人或家庭成本分担比例,建立学费动态调整机制。

强化教育经费管理和监督。加强“校财局管”,完善公共教育经费绩效评价制度。加强学校财会制度、核算体系、会计队伍等建设,加强学校财会人员配备和培训,提高经费管理使用水平。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监管,不断更新和完善教育经费监管体系,提高经费分配和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

全面落实各级各类教育资助政策。健全完善从学前教育到大学全学段全覆盖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确保贫困学生应助尽助、应享尽享,顺利完成学业。积极引导社会力量通过直接捐助和设立规范基金会等方式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各级各类教育。

(三)完善工作机制

加强督导评估。加强教育督导评估,将教育规划实施工作情况列入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压实责任,确保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加强监测评估。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和跟踪监测。及时总结各乡(镇、场)、各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在实施规划中的经验教训,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及时向社会公布规划实施进展状况,主动接受家长、社会、媒体参与规划实施的监督。


【图文解读】马关县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文字解读】马关县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责任编辑:周永瑞  

关闭

上一篇:关于《马关边境贸易加工园区南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W1(B1)地块用地性质调整的公示
下一篇:马关县体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