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

马关县:民族教育工作树典型特色,“六个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卢雪娇 新闻动态来源:县民族团结创建办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01/05

近年来,在全县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马关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学校教育上,马关县树典型特色,“六个优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中选树县第三小学、都龙镇茅坪小学、金厂民族小学、县民族中学、小坝子镇中心校为典型特色示范校,通过课堂教育、示范引领、文化熏陶、节日引导、活动融入,多举措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力求把马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亮点特色展示出来,引导全县师生在学习中增强民族自豪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使全县7万余名师生在学校教育与民族团结齐发展的大氛围中健康成长。

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教育,是宣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马关各校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品德、班会等课程,县民族中学自制民族团结读本,为学生开启民族启蒙教育、民族常识教育、民族政策教育,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在学生中深深的扎下根。

发挥示范学校的引领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金厂镇民族小学是云南省定民族小学,学校95%以上的学生都是少数民族,其中苗族学生占93%以上,鉴于低年级苗族学生只会说苗语听不懂汉语的实际,创新性的提出了苗、汉双语教学,帮助、引导学生逐步过渡到汉语教学。小坝子镇中心校每周四开设一堂“民族文化传承”课,教授学生苗绣、吹芦笙等民族特色课程,积累一定经验和收到捐赠的芦笙后,又在该镇有600多名学生的田湾小学开设了芦笙兴趣小组,把芦笙知识带进课堂,让更多学生了解、学习、传承苗族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利用其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付诸实践,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灿烂的民族文化中不断增强。

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县各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黑板报、手抄报比赛及展览,金厂镇幼儿园等的墙面设计,将苗族、壮族、傣族等少数民族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使广大师生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民族团结共发展的教育,营造了和谐友爱的民族团结好氛围。仁和镇阿峨小学利用美术课和每周兴趣小组活动时间,讲授壮族农民版画及创作知识,把见到的、听说的、喜爱的人物、景物等用版画形式展现出来,通过版画创作,陶冶了学生情操,开发了智力,培养了创造力,提高了鉴赏力,师生也了解了更多的少数民族民间艺术。

发挥重要节日的引导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抓住“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元旦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编排少数民族舞蹈,各民族师生的精彩演出呈现出各民族齐欢聚的繁盛景象;加强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以世界读书日、民族团结宣传月等时机,广大师生通过“学与思”,引导学生学习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英雄事迹等,牢固树立“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的思想意识。

发挥实践活动的融入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更好地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学校多渠道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通过在课余实践中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传统美食制作、民族特色体育、民族舞蹈)文化的“传、帮、带”,让民族民俗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通过举办“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演讲比赛,选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身边少数民族艰苦奋斗、共创美好生活的动人故事;把竹竿舞、民族健身操等民族体育运动充实到学生的大课间活动中,让师生们在和谐大家庭中体验灿烂的民族文化;通过开展国旗下讲话、手抄报比赛等活动,把民族文化融入各种各样的活动中,使民族团结教育与学校活动深度融合,学生对自己民族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唤醒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感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