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

马关县:在”变“字上巧下功夫绘就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美”的画卷

作者: 新闻动态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05/19

马关县:在”变“字上巧下功夫绘就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美”的画卷

一变“千头万绪”为“有章可循”。沿用脱贫攻坚时期战时工作机制,统筹整合人员、资金和要素保障,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分管领导挂任项目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实体化办公,在57个抵边村小组建立45个共联共建党组织,形成“县、镇、村、组”四级党组织“领办、协办、督办”合力推进的工作局面,高站位高格局抓紧抓实各项工作。建立联席会议、工作调度、信息报送等10项高效运行机制,通过周通报反馈进度、月调度“晾晒”成绩,工作派单解决问题,联席会、现场会“打擂”互比,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形成目标任务清楚、标准要求清晰、职责分工明确、项目推进高效的工作氛围。

二变“单打独斗”为“合力攻坚”。一是人员统筹整合。实行领导包镇挂村、单位联村、队员驻村,做到全过程有人统筹、组织、协调、推动、督促。以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为契机,汇集乡贤能人,聚合多方智慧力量,群策群力建设家乡。截至目前,共组织动员700余名乡贤能人共谋共建现代化边境幸福村;二是资金统筹整合。坚持“专项资金补助一点、社会捐助一点、市场主体资助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思路,努力破解资金困难瓶颈。推进“万企兴万村”,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投入。鼓励支持农商行、农行等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解决好缺资金问题。三是要素统筹整合。各部门积极做好项目建设的土地、能耗、环保、林地、水保等要素保障,确保思路、规划从蓝图变成实景图。

三变“袖手旁观”为“比学赶超”。从“要我干”到“我要干”,坚持群众主体的原则,不断强化政策宣传,讲深讲透为什么建、怎么建、建成什么样、群众需要做什么等问题。通过党员带群众、强村带弱村、村村争先进,让村村寨寨动起来、跑起来。从“快不起来”到“慢不下来”,发挥群众自治管理作用,推行自建委员会自主建设、自我管理机制,将推动项目建设纳入村规民约,群众以谋划者、实施者、管理者的身份全程参与到项目建设中。用好用活“征信卡”“红黑榜”评比等制度,群众比有标杆、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超有劲头,边境各族群众呈现出“我的家乡我不建设谁建设”的干事热情。从“动不起来”到“停不下来”,面对项目资金有限,但要全覆盖建设好边境幸福村的实际,发挥群众力量投身家乡建设,把村庄建设当作“自家事”,从中获得成就感、参与感和荣誉感。从“三清五拆”和整治“五堆十乱”到开展“五小”工程建设和边境幸福村项目建设,群众积极投身其中,用勤劳的双手一步一步建设好自己的家乡,实现从摆脱“脏乱差”到追求“乡村美”。截至目前,全县现代化边境幸福村中参与建设家乡的人民群众高达10万余人次,投工投劳折合资金1000万余元。涌现出一批以“苦干90天建成新家园的大梁子”“手创幸福生活懂腊鱼”“一个人改变一个村的冬瓜林”等为代表的典型示范村。

四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做活旅游产业,突出“生态、边境、民族、红色”等特有元素,按照3A级景区标准,打造“南疆国门小镇茅坪”“红色文化罗家坪”“悬崖边寨大梁子”“饮水思源凉水井”“一心向党张家湾”等一批具有乡土味道、山水田园特色风貌、农耕和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等民族文化特色村、非遗文化保护区、自然生态观光体验景区景点,打造边境旅游环线。抓牢农业特色产业,持续提质增效传统种养殖业,发展热区水果、蔬菜、中药材等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积极引进和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建立产业发展基地,促进农民就近就业。扶持培养致富带头人,发挥群众产业发展主体作用,激发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抓活口岸经济,完善都龙口岸和边境集贸市场服务功能,努力把都龙口岸打造为商贸主导型口岸,把边境小集市发展边境贸易作为拓宽群众增收的新渠道。认真落实一线边民补助政策,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社会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