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马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马关县文化和旅游局关于政协马关县第十一届一次会议第2号提案的答复函

来源: 更新时间:2022/11/08

类别:A

马关县文化和旅游局关于政协马关县第十一届一次会议第2号提案的答复函

县政协提案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弘扬民族文化助推特色旅游产业发展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注重扶持培养,壮大乡土文艺人才队伍。通过招募推荐、比赛选拔、田野调查等“广吸纳”的方式建立了文艺人才信息库,目前全县共有乡土文艺队280余支,近4000人,有270人为非遗项目储备传承人。实施了“民族特色人才培育工程”,投入80万元,重点扶持小马固傣族左调文艺队、八寨滇剧团、马洒侬人古乐队、阿峨新寨版画协会等10余支县内民间文艺团体,在队伍提升、展演宣传、作品创作、演出设备上给予经费支持。

(二)强化示范引领,发挥文化志愿服务队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各民族学会、文艺协会等志愿队伍的主观能动性,依托“两馆一站一中心”服务阵地,积极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建立了群众点单、总分馆派单、文化志愿服务队接单的文化志愿服务机制。通过培训学、互动学、展示学等形式,大力开展刺绣、版画、民族舞、吹芦笙等民族文化传承培训。近年来推出了“百姓明星”“戏曲进乡村”“文化走基层辅导”等具有影响力的惠民活动品牌,双向发挥文艺人才“送文化”到“种文化”示范带动作用。

(三)加大保护传承,营造民族文化浓厚氛围。一实施非遗名录、传承人数字化记录工程,逐步完善了各级非遗名录的类别构成、民族构成和地域构成,有《阿峨壮族版画》《苗族“闹兜阳”》等非遗项目50个,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107人,2020年成功申报仁和阿新寨为“云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二立足于民族原生态基础,开展民族文艺精品创作,先后推出了《弄牙歪》《顶家女儿》《笙鼓韵》等民族文艺精品,编辑出版了《马关县民族传统文化集》《边关印记》《文物图锦》等文化书刊。三是强化“活态”传承。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地方文化名家为师资力量,在全县中小学开设滇剧、民族舞、版画、芦笙、舞龙舞狮等非遗技艺培训,常态化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进乡村。

(四)加大文旅融合,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形象。一是立足资源和区域优势,探索“非遗+旅游”文旅融合,打造马洒、小马固新寨、阿峨新寨、老懂寨、罗家坪、龙树脚等民族特色文化景区。以“活”态传承民族文化促乡村旅游发展,大力开展苗族“采花山”“闹兜阳”、壮族“锦壮红饭节”、傣族“锦库节”、八寨阿雅艺术节等旅游节庆品牌。疫情前,每年全县举办各类集传统美食、民俗体验、非遗技艺展示的节庆活动不低于10余场次,近15万人次参与。

(五)培育特色产品,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加大非遗技艺类项目申报和民族民间文创产品打造力度,借助“南亚文化产业博览会”“丰收中国万里行走进马关大型公益直播”“上海版画邀请展”等文旅展会及电商平台,推介阿峨版画、八寨铜火锅、木厂手工红糖、民族刺绣、萧福源传统饼等30余种旅游商品销往全国各地。传统靛染麻布衣荣获2019年“云品100创意大赛百佳品牌伴手礼”,萧福源传统饼等商品入围“2021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成立民族服饰产业办,制定出台《马关县种植工业大麻扶持办法》《马关县民族服饰产业园商户入驻管理制度》等行业惠民政策,大力引导民族服饰从业者抱团取暖,目前已推出芭比娃娃苗族服饰系列、“兜蒙麻”麻布衣服、麻布包等制品。

(六)争取项目资金,积极推动城市综合馆项目建设。进一步深化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计划新建马关县城市综合馆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文化馆、图书馆 、博物馆、城市展览馆、科技馆等功能馆室,通过不同功能展馆(厅)打造,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全面展示马关城市建设新形象。目前已完成项目选址和项目用地的“三通一平”工作,正在通过争取上级补助、政府专债和地方自筹等方式解决项目资金问题,计划2023年实施该项目。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推动文旅融合和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希望以后多提宝贵意见,以利我们改进文化和旅游工作。


马关县文化和旅游局

2022年6月8日


联系人及电话:蔡柳青,15608762666


         责任编辑:周永瑞  

关闭

上一篇:马关县自然资源局关于政协马关县第十一届一次会议第3号提案的答复函
下一篇:马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政协马关县第十一届一次会议第1号提案的答复函